分享

玉喃溜:傣乡百姓喜爱的普法“女儿”

作者:文/本刊记者 闫实
巾帼风采 2020-12-25 14:36:32

作为生活在云南边疆守护正义的女检察官,玉喃溜不仅用心办案,更充当普法先锋,结合自己的办案经历和傣族百姓需求,积极开展双语法治宣传。


image.png


她办理了全国首例导游强迫交易案,为旅游行业的文明经营划定了底线;她化解了校园欺凌引发的伤人纠纷,让两家人握手言和,挽救了两个孩子;她为身世坎坷的迷途姐妹指明出路,现身说法提醒村民远离毒品……玉喃溜,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。从检10多年,一直奋战在公诉一线,三次荣立个人“三等功”,2020年获评全国优秀女检察官。虽荣誉加身,她却常将“做得还不够”、“我应该再多做一点”挂在嘴边。


image.png

玉喃溜用民族语言向傣乡百姓普法


情系傣乡,矢志回乡当检察官


玉喃溜是土生土长的傣族姑娘,从小能歌善舞,如果不是看到她身穿检察蓝制服,你很难想到,这位温柔如水的女性,与走私、贩毒、赌博等犯罪分子斗智斗勇、激浊扬清。


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,是玉喃溜从小立下的志向,她的偶像是一位阿叔。小时候,玉喃溜并不知道阿叔做什么工作,她只是看到阿叔在寨子里特别有威望,谁家有了矛盾、哪家邻居有了纠纷,都会找阿叔评理。每次阿叔回到村寨,大人们都围着询问诸如“承包林地,怎么办手续?”、“儿子被打伤了,怎样要赔偿?”等问题。这时阿叔会搬个小凳子坐下,用本子记下来,并一一梳理解答。听了阿叔的答案,大人们都连连点头,脸上的愁容也会渐渐散去。


上学后,玉喃溜问父亲,为什么大家都听阿叔的话?父亲说,因为阿叔是寨子里唯一懂法律的人,他是城里的法官,能解决大家的困惑。或许就是从那时起,法律的种子开始在玉喃溜的心中生根发芽。她和父亲约定,长大也要像阿叔那样帮助寨子里的人们。


报考大学那年,玉喃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律专业,并在上大学时通过了司法考试。与寨子里的同龄人相比,玉喃溜是幸运的,她通过考学看到了外面的世界,人生也多了选择的机会。毕业那年,她可以读研深造,也可以留在大城市成为一名律师,但在玉喃溜的内心深处,却总想着村寨,想着自己能为家乡做点什么。


西双版纳自治州是民族聚居区,为了做好边疆治理工作,当地基层急需少数民族检察官。玉喃溜听到这个消息后,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,报考当地的检察院,并如愿成为一名检察官。


image.png

玉喃溜是土生土长的傣族姑娘


情法交融,用心办好每个案件


穿着“检察蓝”回到村寨,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,村里的长辈们叮嘱玉喃溜,要用心办案,别愧对这身制服。


一起普通的初中生伤人案,玉喃溜抽丝剥茧,发现背后隐藏的校园欺凌问题,原来伤人者常年受到欺凌,冲动反抗犯了罪。于是,她利用休息时间对两个孩子进行感化教育,并反复做双方家长的工作。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,玉喃溜对伤人者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的检察意见,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重返校园。


一位“以贩养吸”的女嫌疑人小雅,家人抛弃了她,玉喃溜却对她多了一份关心,帮她申请法律援助。小雅不知如何感谢,决定现身说法。玉喃溜与法官商定后,将案件审理地点选在了禁毒重点整治的村落,以小雅的真实经历,提醒人们远离毒品。


2018年初,一段“导游在云南辱骂游客、强迫购物”的视频在网上流传。云南当地公安部门和检察院介入调查。导游强迫旅客购物,能够被判刑吗?国内并没有先例,但媒体和公众却在等待着答案。


负责这个案子的玉喃溜,查找了大量材料,翻阅有关法律法规,整整一个星期吃住在办公室。她多次到看守所与李云沟通,普及法律知识。最终李云从不认罪到自愿认罪认罚,当庭承认错误,这个案子也被提名为“2018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”之一。


检察官的价值就是要在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得到体现。玉喃溜时常鼓励自己,每处理好一个案件,就是在为家乡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,为边疆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然而,在办理一起走私案时,玉喃溜意识到案件之外的普法工作同样重要。


那是一起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案件。涉案人员众多、组织严密、分工明确,嫌疑人通过非法通道,绕关避卡,将来自境外的商品运往国内分销。


错综复杂的跨境犯罪案件,玉喃溜和同事们仅用了25天,就将43名嫌疑人绳之以法。可当专案组受到嘉奖时,玉喃溜却高兴不起来。因为在查案时,她注意到43名被告中有26名是傣族村民,而这些村民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。在他们眼里,将商品从老挝运送到国内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,他们的家属也不知道,运输境外商品需要经过海关检测检疫,抄近道运输不通过海关就是走私。这个案子,让玉喃溜陷入沉思:就算法律严惩了他们,但是他们没有醒悟,家属不能理解,又有何意义?就算这个走私案为自己办案生涯增加了一个成功案例,但是教育效果达不到,傣族村民没有真正意识到依法守规什么该做、什么不该做,法治又如何进步?从那时起,内心有个声音不断地告诉玉喃溜:要尽全力,让更多傣族百姓了解法律,懂得尊法学法守法的重要性。


情真意切,以你懂的语言普法


如今,在玉喃溜的家乡,大大小小的商店门牌,都是用傣汉双语标注,但当地傣族人的交流基本上还是用傣语。而之前的普法宣传,都是使用规范汉语。玉喃溜意识到,有一部分少数民族,对于汉语汉字的听说读写还不够熟练,可能不理解法律规定的具体含义。


尤其是在办理那起跨境走私案时,当玉喃溜用傣语和26名嫌疑人深入交流后,他们才明白自己给国家造成了危害。一位傣族阿爹告诉玉喃溜:“我不为自己求情,我只恳求你到村里告诉更多人,一定要学法、守法。”玉喃溜用傣语对26位傣族的“父老乡亲”宣读起诉书,同时也责怪自己,为什么不早一点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,为他们普法。


当地百姓需要的是双语法治宣传。玉喃溜联系了当地的报社、电视台民语中心的傣语老师,将相关的法律条款翻译成傣文并制作傣汉双语宣传册,送法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村寨,用民族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。


第一次双语法治宣传,刚好赶上“三八”节,寨子里搭了舞台,气氛原本很活跃。可当看到检察官来了,大家都停住了。傣族姐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,猜想着谁犯了错误,谁会被带走。


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,玉喃溜脱掉了制服,穿着白衬衫,唱起了傣族歌,引来阵阵掌声。玉喃溜表演几个节目后,像讲故事一样,讲述了身边真实案例,细心提醒村民哪些树木不能砍伐、哪些野生动物不能捕猎、哪些行为踩了法律的红线。


起初村民是被动地听,后来他们总是热切期盼讲傣语的检察官到村寨来普法。玉喃溜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她便发动景洪市检察院的少数民族检察干警,使用哈尼语、基诺语、拉祜语开展普法宣传,拉近法律和少数民族百姓的距离。


每一次双语宣传,玉喃溜都会感受到一种亲切和信任。渐渐地,少数民族百姓听懂了法律,也学会遵守法律。不久前,一位傣族老人告诉她:“以前非法占用林地种下的茶籽,现在已经全部铲除了。喃的溜,我听法律的话,听你的话,按要求种下新的树苗啦……”听见老人叫自己“喃的溜”,玉喃溜倍感亲切,因为“喃的溜”在傣语里是女儿的意思。


当玉喃溜再次去傣族老人的村寨,和她一起走进林地,看到老人种下的树苗已经长出嫩芽,她看到了希望。

让法治的种子,在边疆治理中生根发芽,让百姓在获得感、幸福感中,开创美好未来。这是玉喃溜的初心,更是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