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踏遍村镇织就保护网

作者:口述/ 彭秋香 整理/郭一卓
巾帼风采 2021-04-22 09:58:13

我出生在农村,小时候常看到村民因不懂法律而权益受损。于是,高考报志愿时我选择了法学专业。毕业后,我怀揣着对法律工作的向往,走进法院的大门。

image.png

彭秋香 广东省信宜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,曾获“全国优秀法官”、“全国法院办案标兵”等称号。


创新方法,加速为百姓解纷

2015年,信宜法院被列入司法改革第二批试点单位,法官人员减少,收案量却不断增加。为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,法院提出构建多元解纷机制,推行案件“繁简分流”制度,力争将纠纷化解在诉前,而对进入诉讼程序的,通过实行简单案件快速审理、繁难案件精细审理来缓解审判压力。

当时,“繁简分流”制度已在经济发达地区推行,但信宜法院地处山区,百姓法律意识普遍不高。我认为推行“繁简分流”制度,必须了解百姓需求,从实际出发。

一年后,“彭秋香创新工作室”创建,把“繁简分流”作为工作室重点工作。我带领团队踏遍19个街镇,了解山区民事案件特点,探索出有山区特色的“繁简分流”新路子。确定了民事速裁案件范围,利用“送达组+信息化手段”提高送达效率,改革庭审方式、建设巡回办案点、简化裁判文书制作……经过试行,民事速裁机制顺利推行。比如,山区常见的征地款分配纠纷,很多案件从庭前准备到签领调解书只需两三个小时,不到半天村民们就能拿到调解书,让他们真正体会到,打官司不再是一件难事。

合力联动,关爱特殊群体

两年前,我开始审理婚姻家庭类案件。有个离婚案对我触动很大。程杰把两年没见面的妻子吕丽告到法院要求离婚,并要孩子的抚养权。两人婚后感情很好,但孩子出生后,矛盾突显。为逞一时之快,吕丽独自离开。根据法律规定,父母离婚,涉及抚养权,孩子已满8岁,需征求孩子意见。此时,大儿子程南已经8岁。

我将征求孩子意见安排在开庭前。没想到程南对我说:“妈妈不回家,爸爸要到工地搬砖,平时是我照顾弟弟。”孩子的话让我心酸。我说:“想妈妈吗?”他立即说:“不想,她都不要我和弟弟了。”我摸了摸他的头说:“妈妈不是不要你们,你想一下,妈妈在家时,她是怎样照顾你们的?”他低下头说:“妈妈以前总给我们做好吃的。”

调解时,我向吕丽转述了孩子的想法,她听后不住地流泪。经调解,双方离婚,并约定了抚养权。最后,吕丽抱着孩子痛哭,不停地道歉。那一幕,令人久久不能平静。

山区里还有类似程南这样的孩子,他们的权益亟待通过有效的制度措施予以保护。于是,我带领团队通过健全多部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,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院校合作,设立巡回调解室,发放判后寄语、推行判后回访,提供特色诉讼辅助服务,保护特殊群体的权益。

弱势群体中,留守儿童是我最牵挂的。果果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,由于感情破裂起诉离婚。开庭前我需征求果果对抚养权归属的意见。不料,沟通中我发现了一起儿童性侵案。这个11岁的女孩由于极度缺乏安全感,对法官也十分畏惧。

随着我温声细语的询问,她才渐渐敞开心扉,说出曾遭受村里一男子性侵。我立即向公安机关提交线索,犯罪分子落入法网获刑8年。此后,针对留守儿童受侵害现象,我牵头联合公安、检察院、妇联等部门构建留守儿童预防侵害防范机制,利用广播、公告栏等山区里喜闻乐见的“土”方法开展法治宣传,增强留守儿童的防范意识。同时,通过整合资源,促进解决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隐蔽性强、发现难等问题,实实在在地织就了一张司法保护网。

(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