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葫芦上的壁画文化

来源:中国妇女作者: 文/马锦
巾帼风采 2021-04-22 10:02:38

克孜尔千佛洞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石窟群,有编号的洞窟236个,开放的只有6个,其中5个残破不堪。比起敦煌,这里的文明早了200年。


1.png

马江红 新疆工艺美术大师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,中国民间美术协会会员,现任新疆龟兹画院名誉副院长,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


19岁,刚上大学的马江红带着好奇从敦煌一路写生过来,却完全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金碧辉煌。开凿于公元3世纪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剥落、风化、被破坏、大块涂金粉的壁画被盗取……就连当地人,也忘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里古老的故事。马江红想保护克孜尔,“我想把克孜尔壁画刻到油葫芦上,搬到城市,让人们看见它。”


2.png

马江红仿真壁画复原《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壁画明王像》


油葫芦是南疆特产,可以用来装酒、舀面、捕鸟,很受当地人的欢迎。品质高的葫芦,相当于寿山石硬度的2.3倍,人们请了来镇宅祈福。从此,马江红每天雕刻13个小时,最长一次连续4天只睡1小时。一件作品的设计图修改三四十稿,上色和洗色的步骤重复几十次,雕刻时间最长的一个葫芦用了5年。在2毫米厚度上,靠一层一层雕刻的纵深感,她刻画出人物脸上的平和或惊恐。


3.png

马江红葫芦微雕作品《心灯》


41岁,马江红带着一屋子葫芦,住进北京一个洞窟一样的地下室,9年,她跟故宫博物院玉玺篆刻唯一传承人沈伟学习,求教于“敦煌女儿”常莎娜、红学专家冯其庸……地下室没有采光窗,分不出白天黑夜。屋子里只听见沙沙磨葫芦的声音和作伴的蝈蝈在鸣叫。当灯一盏一盏打开,敦煌莫高窟壁画、克孜尔千佛洞壁画,带着墙皮肌理的脱落感,跃然四壁。一樽樽玻璃柜中,高达一米的南疆油葫芦,层层绽放精美的雕花——垂目微笑的菩萨、反弹琵琶的飞天、光芒流转的心灯、藻井上的小兽。


4.png

马江红葫芦微雕作品《十一面观音菩萨》


《八王分舍利》的故事,刻在克孜尔石窟8窟后室前壁,现已被分成两部分,流散日本、德国。人物袒露臂膀,高鼻梁、短胡须,散发着浓厚的波斯、希腊风格。这是一个有关战争与爱的故事,马江红第一次把它刻在葫芦上,就被一位饱经沧桑的将军收藏。眼前的这一件,已经是她完成的第七个。作品《阿舍王梦境灵浴图》(《龟兹系列》)选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二年级教材,她个人获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大奖,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奖。作品《柏孜克里克20点本行经变》微雕立体葫芦壁画、《新疆克孜尔石窟38窟的音乐窟》微雕立体葫芦壁画,被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

“就像在洞窟里、像一千多年前没有名字的匠人一样刻壁画。这种寂静,清风徐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