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谋创新就是谋未来

作者:文/张素军
巾帼风采 2021-05-26 15:59:29

从业30年,宋晓玲从未停止科技创新的脚步,先后攻克了30多个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,获得了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,不懈奋斗天山脚下,她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化工行业响当当的女专家。


image.png

宋晓玲 新疆天业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全国三八红旗手,入选“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”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


宋晓玲说话干脆,办事利落,有着西北人特有的爽快劲。她用两句话总结自己:一直都在爬沟过坎,一直都在步步为营。2020年,“国内最大单套乙二醇装置”的稳妥落地,让她和她带领的天业集团再次站在了行业的最前沿。2021年,她继续奔波在现场,推着项目往前赶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,对此她深有感受,“如果没有创新,天业不会从一个地方小化工厂成长为行业龙头老大。”


高光的背后是付出

2020年8月,天业6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,开车速度和产品质量均创下了行业之最,被誉为“国内大型煤化工的成功典范”。

高光的背后是付出。60万吨乙二醇项目是以煤为原料的化工装置,煤与水经过上千度高温气化反应,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,二者以混合状态进入后续的变换、低温甲醇洗、深冷分离等装置,通过温度、压力控制使气体分离,然后再进入下道工序。如果二者不能分离或分离不彻底,混合气体将作为“尾气”排放并烧掉,如此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,之前的煤气化过程也等于做了无用功。

但开车时偏偏就在深冷环节“卡了壳”。按照气体的物理特性,深冷装置须将温度降至-182℃左右,但无论如何调整工艺,温度就是降不下来。新装置、新工艺,又是国内首套,无经验可借鉴,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第一次“吃螃蟹”。有时调整刚见起色,又因原料煤性质变化导致气体组分变化,各种操作参数又须重新调整,经常是需要冷的地方不冷,不需要冷的地方偏又很冷。

煤化工是特殊行业,上下流程衔接紧密,每个流程都必须打通,否则就会形成“肠梗阻”,整个装置都得“趴窝”。新项目十几个亿的投资,建设三年,厉兵秣马,只为大战,现在被“卡”在半截,宋晓玲心里着急,索性把办公室搬到了现场。

天天盯着,不敢离开。晚上就睡在办公室,电话一响就往现场跑,几次三番形成了“生物钟”,即使没电话她也睡不稳,夜里必定要醒两次,清晨五点必定起床——此时的新疆还未见晨光。就这样连轴转了一个多月,她病了。

2020年7月31日,开车推进会上,正在安排工作的宋晓玲突觉腹中一阵绞痛,随即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。身旁的同事偶然瞥到了她一脸的苍白,刚想开口,却被她摆手制止,示意“别吭声”。她知道,自己的老毛病胆囊炎又犯了。但会后就要试车,大战在即,主将不能缺阵。坚持!忍着!直到把会开完,她才吃了点药。

60万吨乙二醇试车成功,并产出了国内最高质量等级的聚酯级乙二醇产品。那一刻,宋晓玲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大家都说:这下咱们宋书记可以好好睡一觉了!


image.png

注重人才培养,图为宋晓玲现场指导员工技能操作


坚持才有成功的可能

“有些事,你放弃了,便结束了;坚持了,可能就成功了。”上世纪九十年代,聚氯乙烯(PVC)市场火爆,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却是重大污染源,如何处理电石渣成了世界级难题。当时天业也面临着电石渣污染的困扰,望着眼前的废料,时任技术副厂长的宋晓玲总在想:这些东西能干啥?

一个偶然机会,她看到有人用电石渣砌墙,心里一动:电石渣能做水泥吗?通过对电石渣化学分析,她的推测得到了证实:二者化学元素及分子结构类似!这是一个可喜的发现,如果能用电石渣做水泥,不仅能消除污染,还能变废为宝,是两全其美的上策,只是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氯碱行业还没有先例。

随后她开始查阅水泥性质,研究水泥生产工艺,把自己变成了半个水泥专家,之后她更加认定“可以试试”。她想和附近的石河子南山水泥厂合作,听说要用电石渣做水泥原料,水泥厂不乐意:万一影响水泥质量怎么办?现场也没搅拌器,石灰石、铁矿石和粘土咋配匀?“反正就是各种难。”宋晓玲说尽好话,不管对方提啥条件,她都一口应承:“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包了!”对方终于没话说了。

南山水泥厂建在天山脚下,宋晓玲每天要坐四趟班车、往返70公里进山做试验。试验从一点点开始,先是在原料中加入5%的电石渣,然后10%、20%与此同时,她又听说江西有家水泥厂也在采用电石渣做原料,比例高达50%,便立即带队前往江西取经。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,又搭了四五个小时的“蹦蹦”才赶到目的地,恰逢该厂新建的水泥生产线开工,顾不上休息,她现场拜师学艺。

江西之行让她又找到了突破点,回疆后便在原来的基础上,采用干法乙炔和干磨干烧电石渣水泥工艺继续试验,逐步完成了电石渣从20%到100%的添加过程,并生产出了同等质量的水泥。2005年,天业自建了国内乃至世界第一条100%以电石渣为原料的水泥生产线,不仅彻底解决了污染问题,企业还增加了利润增长点。这项重大发明迅速在全国推广,天业一跃成为国内氯碱行业的领头羊。2017年,该技术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。


“兵二代”的军垦情怀

宋晓玲是“兵二代”,父亲从抗美援朝战场转战至新疆,成了一名军垦战士。父亲严谨,做事认真,技术过硬,到哪都受人尊敬。小时候放学去找父亲,老远就有人喊:老宋,你女儿来啦!“人家对一个小娃娃都这么高看!”宋晓玲很为父亲自豪,那时她就想:做技术好,长大我也要做技术!

1990年,宋晓玲从兰州大学毕业,原本有机会留在内地有更好的发展,她却选择回到新疆。父亲走了,母亲需要陪伴,再说她也喜欢兵团那种披荆斩棘的军垦文化,那里有她的梦想,她的情怀。她进入天业集团,从一名技术员做起,凭着不断努力,迅速成长为主管技术的副厂长。

管技术就要管生产。化工企业多是塔器装置,经常要登高爬低。一般女工胆小,不敢往高处爬。她不怕,也许是爬多了,几十米高的塔器她手脚并用一转眼就能爬上去。一次她一口气爬上一座高塔,当时也没觉得高,只觉脚下在微微颤动。一抬头,发现头顶正飘着一片云;再一低头,地面上的人已变成了一个个小黑点。然而,“要掌握生产情况不到现场怎么行?”

除了胆大,她也心细,还不服输。那次她参加一个项目的科技攻关,专家提交了设计方案,还只是一名技术员的她却提出了不同意见。“我更熟悉生产,知道生产常出现啥问题。专家的方案理论上没错,可有些生产突发性因素没有考虑到。”化工是特殊行业,不出事便罢,一出事就是大事,“所以不能有丁点纰漏。”

专家拿这个倔强的姑娘没办法,双方僵住了。“官司”打到领导那儿,领导听取了两方的意见,最后决定:还是听小宋的吧。事后有人说她“牛”,技术员敢跟专家叫板,她反问:“谁说技术员就没有质疑的权利?”

“质疑”的权利被她带到了科研中。本着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,这些年她和团队在PVC领域深耕细作,开发出了9种专用树酯,其中4种填补了国内空白。在此之前,专用树酯要依赖进口,价格居高不下。国产树酯投放市场后,国外树酯价格应声而落,从此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垄断。PVC农用地膜和滴灌溉设备也是天业的主打产品,缺水的新疆因此增加了上千亩良田,其技术及产品还推广到中亚、中非等缺水国家,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
如今天业已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之列,“这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。”在宋晓玲看来,科技创新一点都不高大上,都是实实在在的效益。“你要发展,就要领先,要有新东西,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。”宋晓玲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搞技术的,“致力于技术创新是我的本职,我会带领天业继续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,这是我的初心和愿景.——过去是,现在是,今后也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