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红艳:心中自有万千气象
来源:中国妇女网作者:苏容
巾帼风采
2013-12-05 16:32:00

赵红艳,CCTV-7 《农业气象》主持人,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党委办公室副主任,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
有梦就有未来
当“梦想”成为今天中国的最强音,我也在想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,其实也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个“梦想”。
那时候,我非常迷恋听广播,而模仿广播里播音员的声音则是我每天乐此不疲的游戏。记得小学四年级时,我每天下午写完作业,都要坐在院子里字正腔圆地念报纸,一板一眼地念完社论念通讯……有一天,正念得起劲,前院的一位上海阿婆突然走进我家院子,冲我直嚷,啊呀,你们家怎么天天定点开广播啊?我午觉都睡不成!她竟然以为是在听广播?这么说,我真的念得不错呢!我心里乐开了花。
从广播里我还听到他们能去到全国各地,这里那里的事情都知道,就更想成为播音员了。但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呢?还没来得及打算,我就撞进了军营,以为梦想从此离我而去。没想到部队搞大联欢,我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诗,一下打动了部队首长。他们认为发现了一个在播音方面有天赋的人才,就把我调到政治部宣传处当播音员。我又播音又写稿,还下连队采访,干得挺热闹,后来总参装甲兵部缺播音员,就把我调去了。几年后,国家气象局缺播音员,我又被调进气象局,一直做到今天。一切看似自然天成,但是,当我在播音主持的岗位上如鱼得水,依然会常常想起小时候那些个读报纸的下午。
我职业的种子,正是那时候埋下的。
在数字背后找故事
1993年3月12日,我走上电视屏幕,成为中国第一批CCTV“天气预报”节目主持人。第一次出节目,因为太紧张,声音都是虚的。后面一块大蓝布,什么都没有,我要准确地说出天南地北的天气状况,还要配合熟练的动作,真是为难啊,经常手势出去了,下一句话却没了。我最初有个“孤僻”动作,手抬起的时候动作太柔,被大家戏称是在“唱评剧”。每天下班回家,我就对着镜子练,整整一个月,魔怔了一样,一边背词一边一遍遍地挥出手去。还不好意思跟人说,我怎么就这么笨啊!突然有一天,站在镜头前,我的手非常干脆地就指出去了,那一刻,我知道,这个坎儿过了。
在走过一道又一道坎儿之后,我越来越热爱这个工作,因为在看似枯燥的数据后面,每天都不一样,每天都是新的。
那变幻莫测的云图打开的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,北京一片晴空,南方的某个城市正在下雨,西部的山区则在刮风。更重要的是,因为我走过了那些地方,预报的时候就多了一份感情。一个地名三秒半,这一瞬间,我的脑子里会闪过那里的人,那里的风土,那里的美景。我曾经在西藏的当雄高原气象站见过一对夫妻气象员,他们一年都出不来一次,去山下的集镇,要搭藏民运羊的车出去。当天气预报出现西藏一些地名的时候,我脑中会闪过那个身上沾满羊毛的站长。他对我说,我们都习惯了。还有内地去的“五朵金花”,别的大学毕业生走了,她们留下了,因为“总得有人干啊”!他们的朴实让我流泪,念那些地名怎能不充满感情。
现在我主持CCTV-7 的《农业气象》节目,我去租了个小菜园,自己种菜,亲身感受气象对农情的影响。我知道了雨水多,西红柿就容易长虫,因为光照不够,不等长大就裂果掉落;我知道种菜不能照搬农谚,还要看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,因为我按照“清明前后种瓜种豆”的说法种的萝卜茴香韭菜都没长出来……做这些事情,让我在预报天气的时候,对农民更多了一分理解,我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个播报机器,我一直相信,脑子里有内容和无内容,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一定是不一样的。
关键字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