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秦和:公益教育的开拓者

来源:中国妇女网作者:中国妇女杂志
巾帼风采 2012-03-21 15:49:00

1995年,年仅31岁正值事业黄金期的秦和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国,自筹资金创办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。她吸收中外成功办学经验,创造性探索出了一整套具有时代特征和民办高校特点的管理模式。她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和公益性办学的指导思想,致力于“一切为了学生成人、成才、成功”的奋斗目标,以制度化、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科学管理,使华桥外院实现了跨跃式发展,成功地跻身于国内9所民办本科院校行列,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一所民办本科外国语院校,并荣获“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”称号。

为回报社会而办学
    秦和说,世界上许多百年私立名校,都始终坚持办学的公益性,这种公益性办学思想非常鼓舞我,我办学校是出于回报社会的教育情结,要全身心地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。秦和认为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民办教育不仅要遵循市场规律,更要注意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,不仅要追求近期收益,更要注重长远利益,只有坚持公益性办学思想,才是我国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。
    基于这样的认识,秦和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,坚持办学的公益性。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规定,公益性办学有两种,一种是可以取得合理回报,另一种是不要回报。而她选择了后者,并把这种端庄的办学思想,写进了《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章程》。2006年11月10日,学校召开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财产公证仪式,秦和郑重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声明:“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偿还债务后的所有财产,在我身后,全部留给社会,继续用于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。”“中国需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,也需要一批民办高等教育者投身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中。”秦和说:“2006年举行的财产公正仪式,是我13年来研究公益性办学思想理论基础上走出的实践的一步,而且应该是公益性办学思想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。是向世人和社会表明,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也有未来,也充满着希望。”

“知识、能力、人格”三位一体的培育理念
    秦和始终倡导并坚持实施“外语+诚实=择业”、“知识、能力、人格三位一体”的成才观,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,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知识过硬、综合素质高、实践能力强的合格人才,成功地实现了教育与市场的对接。在办学实践中,她始终坚持“一切为了学生成人、成才、成功”的核心办学理念,围绕这个核心理念,逐步形成了“求公致远,追求百年”的公益性理念;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首”的育人理念;“特色、精品、品牌”的发展理念;以人为本,“严”、“精”、“细”的工作作风和“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住宿”的管理理念;“面向世界,会通中外”的国际化理念;“传承创新,中西合璧”的文化理念等六大理念。
    为了践行这些先进的理念,秦和在教学方面提出了“全套人才培养规格方案”,突破了传统的、仅仅以课程安排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,科学地设计了学生自大一至大四全程的综合素质目标、基本知识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,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包括就业教育、养成教育、品德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礼仪知识教育、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丰富的、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素质培养方案和素质培养计划,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人才。
    为了践行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首”的育人理念,秦和在学生培养方面还提出了“学生管理、思想教育、心理咨询”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,注重学生的礼仪修养和养成教育,引导学生学会做人、学会学习、学会做事、学会创造、学会关心他人、学会关心社会。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健全人格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、有强烈创新精神、勇于开拓、勇于奉献的人。
    办学13年来,学院已毕业学生8000多人,大部分在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大连、广州、长春等地,分别从事外事外贸、教师、编导、英语主持人、企业管理以及秘书等方面的工作,他们以“敬业精神好、综合素质高、听说能力强、上岗适应快”的良好素质,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。

 

有特色的学院与学科建设
    在秦和的带领下,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目前,学校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,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,幽静典雅,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,是一所“花园式”高等院校。学院教学设备先进,生活设施齐全,设有校园电视台、校园网站、电子阅览厅、多功能同声传译厅、塑胶运动场、体育馆、室内游泳馆等。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7000人,教职员工700余人,其中外籍教师50余名。学院设有16个院、系、部;有英语、德语、法语、日语、西班牙语、俄语、韩国语、对外汉语、电子商务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金融学、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教育学、编辑出版学等40个本专科专业;学校建有1.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,馆藏图书47万册;学校现有固定资产4亿多元。
    秦和还站在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,制定了学校未来发展规划:十年打造国内一流民办外国语大学品牌;三十年建成一所以外语为主,文、经、管协调发展的多语种、多学科、多层次的国内一流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精品应用型外国语大学。实现办学的民主化、法制化、国际化,确立了实现百年精品大学的理想。提出了坚持“面向市场、突出特色、苦练内功、强化质量、精品办学”的端庄办学思想。坚持“办学无愧于家长的信任、学生的时间、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”的职业操守等,使华桥外院在“百舸争流”的竞争挑战中,办出了特色,办出了优势,办出了品牌。
    秦和勤廉简朴,她从不接受任何私人宴请及私人礼物。而对师生,她却倾注了浓浓的爱心:她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;为职工解决生活困难;逢年过节,她都要为教工们买礼物,组织师生联欢娱乐;经费再紧张,她也要在教师节为中外教师送上问候和关怀。秦和始终把向社会献爱心作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,自觉而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公益事业的建设,在妇联实施的“春蕾计划”中,她带动全院师生一同捐款兴建了一所春蕾小学。她提议学院拿出26万元慰问、表彰3000多名献血师生,鼓励师生们的无私奉献精神。
    秦和是位专家型的院长,她长期致力于教育研究,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有很深的造诣,她的研究成果《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对策的理性思考》、《对提升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水平的认识》、《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,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》、《服务学生——创新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机制》 和中国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《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发展战略》,省级重点课题《民办高校创建全套人才培养方案,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究与实践》、《民办高校如何把德育放在首位的研究与实践》等在国内有很大影响。作为全国政协委员、吉林省政协常委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、全国第八、九、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,秦和多次提出关于中国高等教育、中国民办高等教育、吉林省教育的发展提案,《关于解决高校大四学生教育“缩水”问题的提案》、《关于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建议》、《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议》等提案受到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教育部、教育厅及有关部门采纳了她及其他委员的意见,制定了有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和建设的办法及措施,为中国高等教育、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。
    秦和说: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走半根草去。我愿意成为中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铺路石!”

秦和 公益教育
关键字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