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周涛:不断遇到更好的自己

巾帼风采 2018-10-18 13:36:00

微信图片_20181018132729

周涛  北京演艺集团首席演出官

五年前,采访周涛时,她刚刚当选为第十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。五年后,第十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在即,她的代表身份依旧,而工作和生活却跨越了新的里程。

白色的丝质衬衫,淡蓝的牛仔长裤,浅色平底鞋,利落而随意的马尾发束,当五年后,记者再次见到周涛,不禁感慨,老的是岁月,却不是她!而当她换好装,往摄影灯前一站,摄影师抓拍到的第一张照片,更是让摄影棚现场的所有人惊叹起来,时而似活力满满的“元气少女”,时而变身优雅妩媚的“熟女”。

五年过去,当年央视舞台上那个霸气满屏的“涛姐”变了,变得很难界定她的美:丰富中透着纯真,温柔里藏着坚韧,圆融间含着通透……

 

十五岁的梦想,五十岁实现

微信图片_20180904171642

8月19日晚,记者如约来到北京保利剧院观看周涛主演的话剧《情书》。故事情节并不复杂: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通过一张张小纸条传递懵懂的情愫,尽管成年后,一个留居北京,一个远赴海外,各自成家立业,这些“情书”依然是他们人生中一个个温暖瞬间的记忆。

舞台上的周涛饰演女主角路佳佳。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,白衬衫配牛仔外套,梳着空气刘海,完全是传说中的“校花”,让人不禁惊呼这是“爱情最初的模样”。而随着剧情的发展,青春女生变成了气质熟女。周涛演绎每一个年龄段都没有违和感,而摄影棚里让人惊呼的变化原来早已在舞台上呈现。

显然,舞台剧改变了周涛!“这五年来,我最大的变化,就是换了工作。” 2016年底,周涛正式调离工作了21 年的央视,进入北京演艺集团担任首席演出官。而出演舞台剧,让她体验了人生的多面性,从单一的主持人到演绎复杂多变的人物,她也有了更多的“可能”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81018132742

短短95分钟,舞台上的周涛,声音与神情从青涩、热烈、从容到苍老、疲惫而深情,观众也跟着她的情绪起伏迂回,似乎大家都经历了波澜一生。

“这就是我觉得舞台剧有意思的地方,每一场都在进行动态调整,每一场状态都不一样。”

周涛说起舞台剧,显然很惊喜自己的“突破”与“梦想成真”——十五岁时的梦想,五十岁时实现了!她在微博里写道:“从高中三年级跟老师学习了一点表演的皮毛开始,心里种下了一个梦想,幻想有一天,自己成为话剧舞台上的女主角。一度以为这个梦想如银河系外的星辰般遥不可及。现在,终于等到我的第一个女主角——路佳佳!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天开始,我努力感知佳佳的命运,用心体悟佳佳的情感!”

所以,在别人看来,周涛的这次转变“不可理喻”,当电视主持人,有名又有利,而演舞台剧既成不了大名又赚不到大钱,到处辗转演出还相当奔波,但周涛却累并快乐着。

自从1995年接棒倪萍主持《综艺大观》一炮而红,随后连续17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,2008 年代表央视站在鸟巢之巅解说奥运会开幕式……这些年来,几乎在央视的所有重要时刻中,周涛大都是站在聚光灯下挑大梁。迄今为止,她还保持着登上央视春晚次数最多的女主持人的记录。在央视这个全国瞩目的大舞台,周涛已经积累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和名气。而说放就放是为什么?说到底是梦想在“作祟”。

“台里为自己分派的节目和工作,越来越多是驾轻就熟的重复性任务,而自己向往尝试的事情,很难有机会去做。因此到了2016年,生命中第四个本命年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对于有些心愿而言,如果再不抓紧时间,可能就没机会去实现了。于是,我决定把时间交给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去实现的愿望。”周涛如此说。你能感受到她对这一选择那份“笃定”——不惧怕未来的不确定,只因为自己有强烈的方向感。

2017年夏天,周涛拿出了自己转型后的第一个作品:“奥林匹克公园音乐季”,她是总导演。而如今,《情书》已完成16个城市、24场巡演,场场爆满,观众反响热烈,到9月15日,将完成全国巡演30场。“以后有合适的舞台剧,还会去挑战、尝试。当然,更多的工作重心,还是做幕后的导演、策划。”周涛对未来的规划踏实而坚定。

与大时代同频,拼全力成就梦想

 

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,周涛坦诚自己足够幸运,因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。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,周涛正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,当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同频共振,时代给了她实现梦想的无限可能性。

她说如果没有赶上电视行业的黄金年代,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绩。大学毕业时,她没能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,而是进了北京市公安局,所学的播音主持专业技能一年也用不上一两次。但是很快,她就凭着扎实的专业水平,调入了北京电视台。

是多变且快速发展的时代,给了她梦想安放的机会,而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,因为心中有热爱!她担任《北京新闻》播音员时,每个月要播出25期节目,同时主持《影视圈》、《五彩缤纷》等六个栏目。工作量可想而知!可她从未请过一次假。当时的同事因故请假,都请她帮忙代班或者换班。而她自己,即便是因为两个节目时间有重合,也只是去申请跟同事换班,从来没有翘过一次班。正是这种近乎自虐般的工作狂状态,让她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磨练出超强的业务能力,为三年之后进入央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而如今周涛勇敢转身新领域,在陌生的话剧舞台上,更是拼尽全力。排练《情书》时,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花了大量时间钻研剧本,一句话、一个眼神、一种表情、甚至一口气息,都要提前反复排练。戏中一句台词“全北京除了我爸爸,你是我最喜欢的人”,她整整排练了一个晚上,终于把语气、情绪和动作都拿捏精准到位。

“之所以能够这么拼,是因为我找回了自己的热爱。做真正热爱的事情,不会觉得辛苦。播音主持曾是我的热爱,然而当我有一天惊觉,连自己都不怎么看电视了,就想,是时候去做一些新的尝试了。”

从台前的成功主持人,到退居幕后做制片人、导演,之后,又登上了全新的话剧舞台,周涛一直在追求中“常变常新”。她的观众群属于“老少通吃”,粉丝既有中老年人,更有很多年轻人。采访现场,记者随时发出的微博迅速被年轻粉丝们转发并刷屏评论:“爱你,涛涛”、“百变粥桃,不变的爱”、“全世界最好的周甜甜”……他们还为她做了很多萌萌哒的表情包弹出,逗得一众人哈哈大笑。而这时,周涛随手拿出手机,给记者看了她的一套完整的表情包,每一个动作都“萌”,高端大气的周涛又多了“可爱”的一面。

“我不断地求变,就是因为坚信年龄不是阻碍一个人去尝试梦想的理由。所以乐意跟年轻人在一起并向他们学习,这样就能让我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。”

当然,年龄肯定会带来一些变化。身边的同事,从最开始比自己年长者居多,慢慢变成了被年轻人围绕,大家对她的称呼也逐渐从“小周”变成了“涛姐”。年龄也反映在身体状态上,为了应对这种变化,周涛的法宝就是保持运动。每周会做两三次运动,瑜伽或是健身操。

“年龄带来的变化,坦然接纳就好。因为每个年龄段都有惊喜。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迷茫,直到35岁才开始找到定心的状态,此后便一年年稳步前进。年龄会把经历升华成阅历,从纷繁世事中沉淀出生命智慧,让人变得豁达,通透。年龄愈增,反而愈有勇气去做梦想的事情。

人品是跟随孩子一生的财富

 微信图片_20180904171647

网上盛传周涛的女儿有自闭症,其实她的女儿是个漂亮可爱且充满着爱心的美少女。如今女儿已经进入了青春期,时常好奇地追问她“爸爸当年是怎么追你的?”她会认真地回答女儿这个问题,告诉女儿,爱情一定是一种互动的情感,而不是单向的,无形之中,将正确的感情观传递给了女儿。“家庭教育是润物无声,是在许多不经意的时刻发生的,家长一定要重视在孩子面前的每个行为,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。

为了抓住这些“不经意的时刻”,周涛的办法是用心跟孩子在一起,不吝欣赏与爱的滋养。她尽量陪孩子吃晚饭,所有的应酬几乎都安排在中午,晚上是雷打不动的家庭时光。陪伴孩子的时候全心全意,绝对放下手机与工作,与她深入地聊各种话题。周涛和女儿好到什么程度呢?女儿最喜欢的动漫男神,周涛能够准确地排出顺序来。

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周涛最看重。所以她从来不当“虎妈”,不光盯成绩,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化能力。比如,在女儿担任小队长的小组里,有一个孩子总拖后腿,小伙伴们想投票将这名同学踢出小组。女儿不想这么做,有点为难。周涛就给女儿支招,让女儿先去找这名同学谈话,如果她愿意留在本组,就要按照小组的要求改进自己,跟上大家。这名同学答应了。随后,她又让女儿挨个跟其他组员做思想工作,让大家接纳并且一起帮助这名同学。事情就这样顺利解决了,女儿的小组因为善于帮助同学进步得到了表彰。

而令周涛没有想到的是,她随后收到了那名同学的家长发来的微信,很长的一段话,全是感谢。那名同学不善表达,因为在班里遭受排挤而更加自卑、不愿与人交往。而周涛女儿的做法,让那个孩子感受到了善意与温暖,也感动了孩子的家长。周涛说,最初她只是把这件事情当作培养女儿管理能力的一件小事,没想到却无形中培养了女儿尊重保护弱者的品格。而这,恰恰是周涛认为父母最应该教给孩子的东西。“好人品才是跟随孩子一生的财富。”

周涛觉得教会女儿不因性别设限也特别重要,这样她成年后才能平等去参与竞争。她说自己是一位“拼命三郎”,不娇气,不惜力。相夫教子、岁月静好不是既定的女性人生剧本,而是由心愿清单组成的自由篇章——随心所欲,爱我所爱,行我所行。而这样的性格都离不开家庭的熏染。她从小生活在一个特别开明的家庭,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性别偏见的束缚,所以长大后,才能努力跟随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,活出精彩丰富的自我。

“女性要主动打破传统观念的刻板约束,平等看待性别差异,告别自我矮化与自卑感,展示充满自信与力量的女性风采。”

当选第十一次全国妇代会代表以来,周涛的这种意识愈发强烈,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,参与不少公益活动,尤其关注失学女童与贫困母亲。无论是作为公众人物还是一位母亲,周涛做得最好、最实在的,则是通过她自己,真实诠释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,给万千女性树立了榜样。

她的教育经得起实践的检验。女儿在爱的滋养下,成长为了一个和妈妈一样懂爱、有爱的人。有一次她回到家,非常疲惫了,女儿来找她,她说希望睡一个小时之后再陪女儿。结果,女儿给她盖上被子,亲了亲她的脸,说了一句让周涛感动不已的话:“妈妈,下辈子我当妈妈,您当女儿,我来照顾您!”

《遇到更好的自己》是周涛一次演讲的题目。她在演讲中说:“什么是最好的自己?不一定挣钱多就是最好的自己,不一定知名度高就是最好的自己,心里快乐,找到自己的定位,找到人生的支点,这才是最好的自己。”周涛人生的每一步,都是如此写照。

周涛 女儿
关键字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