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求仁得仁,即是幸福

来源:中国妇女网作者:安意如
巾帼风采 2012-01-12 09:32:00

安意如,80后自由写作者

先明白自己幸福感由来是什么
     对求名爵的人而言,升官最让他幸福。对求财的人而言,获利是他的幸福。对饥贫的人而言,一日三餐的温饱即是幸福。对求爱的人而言,爱人的回应让他幸福。对求学的人而言,不再为考试升学焦虑是他的幸福。对工作劳累的人而言,升职加薪放大假是他的幸福。对患病的人而言,健康是他的幸福。对命在旦夕的人而言,多活一天都是幸福……
    幸福的概念太宽泛。标准难定。同一个人,不同阶段,都会有不同答案。对年少时的我而言,独立自主,不靠父母是我的幸福;对如今的我而言,清净自在的写作生活已是幸福。
    讨论“幸福感”这个命题,标准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先明白自己的幸福感由来是什么。遗憾的是,许多人至今还未找到令自己心悦诚服的答案。
    陶公归隐田园,“夫耕于前,妻锄于后”,自理稼穑。生活虽不免清贫,却能自得其乐。林逋隐于孤山。数十年间不入杭州城中。张翰见秋风起,思吴中菰菜,莼羹,鲈鱼脍,曰:“人生贵得适志,何能羁官数千里,以要名爵乎?”遂命驾而归。任心自适,不求当世。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人。
    年岁渐长。心中隐逸的念头越发坚定。凸显出不可救药的小农意识,总想着在某个心许的地方置个一亩三分地。种花种草种蔬菜。养狗养猫兼养老。
    我们自幼所受的教育,总是教我们去争取,去得到。其实人最应该学习的,是放下。得到了什么不重要,放下了什么才重要。

 

当机立断抽身离去才是成功
    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,刚写完酝酿了四年的小说。用一个跨越20年的故事,来探讨和验证幸福和成功的意义和价值。
    一个生活在寺庙中的弃儿,因缘际会,被来寻访故人的女子收养,收养他的女子认为他资质不凡,犹如一块璞玉,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,以他的资质,接受完备的教育,假以时日,定会成为不凡的人。
    什么是成功,什么是不凡呢?初始的时候,在这个女子心中的定义,不可避免,不知不觉与世俗的标准深深契合。
    小说里的男主角,被动地被环境改造,接受新的身份,融入新的生活秩序,做一个备受瞩目的新人。
    上天毫不吝啬,赐给他太多东西。成长至三十余岁,一个成功男人所应具备的外表,阅历,财富,身家,权势,地位……他通通具备。却始终活在矛盾中,一部分的自己怂恿他遵从世俗规则,不要去挣扎,矛盾,安心做一个外表出色,内质寡淡的男子,享受现有的一切。另一部分的自己身具孤勇天真,不甘退却,时时劝说他要清醒看待,不要被表象所迷。不要沉堕,要直面问题,有勇气和决心断除烦恼。
    几乎可以不无悲感地断言,人能停下川流不息的思绪,谈论和思索这些命题的时候,多半不是在狂欢忘形,乐在其中的时候。而是在孤独失意,难得清静的时候。
    不完满才是这世间的真相。每一次的完满都只是昙花一现的瞬间。想要留住转瞬即逝的艳美,我们付出的,往往是漫长的跋涉和艰辛的等待。
    虚幻与真实只是一场欲望的试炼。我们跋涉其中,追逐的常常是我们不需要的,甚至是我们不想要的。
    云万里山千叠,这半世浮生仓皇,尘罪满身,那个成功的人最后放下一切,回到高原故土。踏上修行之路,寻找觉悟光明。
    能够当机立断,抽身离去,这是他最大成功,而非其他。
    幸福和成功的定义,不过是八字真言:求仁得仁,即是幸福!这个道理,放诸四海皆准。

幸福 求仁得仁
关键字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