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厉害了!90后的“阿书记”

来源:中国妇女作者: 文/张素军
巾帼风采 2021-02-21 16:07:43

2020年岁末,脱贫攻坚战临近收官,阿依帕尔忙着为巴仁村的驻村工作复盘,结果令人振奋:自2019年全村整体脱贫摘帽之后,2020年继续稳固脱贫成果,村民人均年收入8600元以上,较脱贫前提高了3000元;两不愁、三保障实现了百分百全覆盖。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总书记要求‘落实脱贫攻坚方案,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。’不谦虚地说,这些我们都做到了。”


看到商机的阿依帕尔在村里成立了烤馕合作社 拷贝.jpg

看到商机的阿依帕尔(前排左三)在村里成立了烤馕合作社


刮目!厉害的“女娃娃”


阿依帕尔指着村里的房子说,这些民房三年前几乎一半都是干打垒的土坯房,又小又矮。每下一次雨,土坯房就化掉一点。南疆也是地震多发区,土坯房摇摇欲坠,很不安全,而且房子窗户小,采光差,通风也不好,卫生条件就更不用说了。“可现在你看,哪还有土坯房?全是高大明亮的砖瓦房,上下各有一圈梁,结构非常牢固,所用建材及施工质量都符合国家住建部A级标准要求。”


转眼驻村三年了,村里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她都熟悉,谁家住哪儿门朝哪儿开,她“闭着眼都能摸到”。

2017年,单位组织驻村工作队,她主动报了名,“想趁年轻做点事。”但在村民眼里,这位90后的女大学生还是个“娃娃”,一个娃娃能干啥么?大家没拿她当回事。


最初作为工作队员她只负责村里的农民夜校,专门教村民们学汉语。巴仁村大,3600人口,近一半都是贫困户。村子穷,人心散,很难把大伙拢在一起,她却把夜校办得热热闹闹。领导决定给她加担子,让她担任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。


阿依帕尔却怕自己“镇不住”。巴仁村是维吾尔族村落,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。平时她和村支书一起家访,人家只和村支书打招呼,看都不看她一眼。但她也理解领导的用心:改变一个村,妇女是很好的切入点,她们是母亲,是妻子,还是女儿,上下连接三代人,在家里能起到很好的说服引导作用,而女书记显然更容易接近她们。思考再三,她答应了。


为了给阿依帕尔“壮胆”,县、乡两级领导带着她在村里走了一圈,郑重宣布:这是新任的第一书记,以后由她为大家服务。村民们脸上写满惊讶,嘴上虽然应着,眼里却是不屑。然而,一件小事却让大家改变了看法。


2017年三八妇女节,阿依帕尔组织姐妹们搞活动,有位叫阿依古丽的妇女上台跳了一段维吾尔族舞蹈,被邻居拍下来,发给了她的丈夫,结果回家就被丈夫打了一顿,说她抛头露面,丢人现眼。阿依古丽哭着找到村委会,阿依帕尔很生气,厉声批评那位丈夫:“你这是家暴!是犯法!再说,古丽平时多辛苦,家里地里啥活都干,你这样做太不该……”那位丈夫被训得没话说,只好当面认错,乖乖接受惩罚,在村里扫了一星期的地。


“原来这是个厉害的女娃娃!”从此村民们不再把她当“空气”了。


年轻的阿依帕尔获得了村民的信任.jpg

阿依帕尔·艾斯卡尔 (右一)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组织部公务员二科科长,克州党委组织部驻村“访惠聚”工作队队长,阿克陶县巴仁乡巴仁村驻村第一书记,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


敢拼,让贫困村变样的“阿书记”


想树立威信,光厉害不行,还要为大家办实事,用阿依帕尔的话讲,“要让村民们真正得到实惠。”驻村第一年,她就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扶贫基金近千万元,完成了22个村改造项目。地里的土渠全部变成了防渗渠;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整洁的水泥路;自来水接到了家里;旱厕改成了水冲式……农忙时,她和队员一起扎进村民地里,收麦子、掰玉米、除草、浇水……渐渐地,村民们喜欢上了这位“阿书记”。


阿依帕尔深知,扶贫不能只输血不造血。村里有位叫热合买提的村民,喜欢干木匠活,家里的桌椅都是自己做。一打听,还有几位村民也有同样的爱好。阿依帕尔就为大家请了一位师傅,办起了木器培训班,之后又成立了木器加工合作社。当时恰逢周边乡镇在搞环境治理,需要大量的花箱和花艺木栅栏,合作社有了用武之地,“活多得干不完!”


巴仁村长期较为封闭,村民观念也陈旧僵化,“要经常带他们出去走一走,看一看。”在走与看的过程中,村民们认识了木耳、香菇……“能吃吗?好吃吗?”大家很好奇。阿依帕尔把食材带回村里,在村委会做大锅菜,请村民们来品尝。“没想到还挺好吃!”香菇种植合作社就这样成立了。但种香菇不容易,香菇娇气,对环境温度、光照时间等都有严格要求。天凉时要注水,光线强时要把棚顶的黑网揭开,每天早8点到10点要及时采菇,否则根散了,菇就不值钱了。“反正天天都要盯着。”新疆的风厉害,沙尘暴刮起来昏天黑地,七八级大风会把菇棚的柱子刮倒,每次大风一过,阿依帕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菇棚,看是否需要抢修。


有一次村民在田里浇水,忘了关水管,结果把地势较低的菇棚全淹了。阿依帕尔急得不得了,赶紧招呼大伙抢救香菇。一连干了两天,才把积水排净。还好损失不算大,她自己却累散了架。


毕竟第一次种心里没底,那段时间香菇成了她的第一要务。仿佛在考验她的耐心,香菇种下去就是不长,“始终就是一根棒棒,好烦啊,不知道能不能种成。”村民们更是打起了退堂鼓,好些人干脆不来上工了。总不能半途而废啊。她骑着摩托车,挨家挨户去接、去请,拜托大家再坚持一下。第三个月,棒棒变了,头上冒出了柔嫩的香菇。大家高兴了:我们也会种香菇啦!


2020年初,巴仁村又争取到了159头扶贫牛。阿依帕尔联系有经验的村民成立了养牛合作社。她请技术人员教大家如何科学养牛,村民们不以为然:这还用学?又不是没养过牛!技术员要求早晚两次投喂,村民按土法子,偏就一次喂个饱。反正你说你的,我干我的。阿依帕尔很头疼:“你得让他心服口服。”思量过后,她决定以守为攻:“好,就依你。但咱打个赌:把牛分成两组,一组按传统土法养,一组按科学方法养。两周后称重,看哪组牛增重快。”


不到两周,对方就认输了。不用称重,肉眼都能看出两组牛的差别。村民自动改变了饲养方式。阿依帕尔因此学了一招:意见相左时,不妨打个赌,让事实来说话。而她每赌必赢,被村民们戏称为“爱打赌的第一书记。”


阿依帕尔给贫困孩子送温暖 拷贝.jpg

阿依帕尔给贫困孩子送温暖


奔小康,一束红玫瑰背后的故事


新疆人爱吃馕,每家都有馕坑。打馕要有功夫,须把身子探进馕坑,再将馕饼贴进馕坑里,虽然有火烧眉毛的危险,但打出来的馕焦香可口,是家家户户的三餐必备。镇上有学校、医院、培训中心等单位,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馕,阿依帕尔觉得这是商机,于是组织村里9位妇女成立了烤馕合作社。


但妇女们不感兴趣,习惯了平日的闲散,她们不愿被任务压着,再说烤馕能卖几个钱?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,阿依帕尔请人把辛苦打馕的过程拍成了短片,送到学校和医院播放。又鼓励大伙:“咱们的馕是给学校的孩子和住院的病人吃的,是带着爱心打的。”


她把合作社分成A、B两组,引入竞争机制,让双方“互打擂台”,看哪个组烤得又多又好,并实施计件工资制,烤的多,挣的多。这下妇女们有干劲了,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。尝到了甜头,合作社迅速扩大,发展到28人,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生力军。有了收入,妇女们地位也提高了。刚驻村时曾有姐妹向阿依帕尔诉苦,一年都去不了一次巴扎。现在不但随时可去巴扎,还能外出创业。


拜合提古丽就是走出去的创业者。2019年年底,依托援疆渠道,巴仁村在江西省鹰潭市开了一家新疆土特产专卖店,阿依帕尔委派能干的拜合提古丽做店长。凭着货真价实的商品,专卖店打开了当地的市场,商品不仅列入了消费扶贫产品目录,还进了当地的商场超市。生意一天比一天好,拜合提古丽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,阿依帕尔全力支持,帮她在江西九江开了家分店。现在拜合提古丽月薪已超6000元,她常常感慨说:别看书记年龄小,带我们赚钱的本事可不小!


2018年11月3日,是阿依帕尔的大喜日子,在此之前她已经连续一个月没回家了。阿依帕尔是柯尔克孜族,民族婚礼极为讲究,各种礼节冗长繁复,家人希望她能早点回去。但不巧的是,婚礼当天村里还有工作要处理,她只好拜托爸妈公婆忙晚上的婚宴。


待工作完成,她像赶场一样急急回到家,匆匆换上婚纱,第一书记立马秒变新娘。后来再看当天的照片,“太搞笑了。”新疆的紫外线强烈,因为常常在外奔波,她皮肤晒得黝黑。脸上虽然涂了粉,却忘了遮掩胳膊。“时间太仓促了,忘了戴长手套,结果胳膊被婚纱一衬,黑白分明,可丑了。”阿依帕尔边说边捂着嘴笑起来,又幸福又开心。


她也哭过。2019年10月,因为劳累,再加上受凉,她的强直性脊椎炎犯了,疼得站不起来,坐着轮椅被丈夫推进了医院。村民们得知,组团赶了一百多公里路到医院来看她。丈夫替她数了数:23人。有带土鸡蛋的,有带水果的,有带现宰的鸽子的……还有位小伙子,居然给她带了一束鲜艳的红玫瑰。捧着花,阿依帕尔笑了,又哭了。“我一直觉得自己脾气坏,爱较真,对村民批评多,表扬少,没想到……”她鼻子一酸,哽咽了。


苦与累、哭与笑换来了巴仁村的变化:2019年年底,3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、1563人全部脱贫,集体摘掉了贫困帽子,巴仁村踏上了小康之路。


下一站,鲜花盛开的村庄


其实,阿依帕尔不是爱哭的人。刚驻村时,她住在村委会一排低矮的平房里,正是冬天,滴水成冰,她自己烧煤炉做饭,从不叫苦。南疆风沙大,水即使沉淀很久,喝到嘴里还是牙碜,“但人家能过我就能过。”


对阿依帕尔来说,这是坚强,更是习惯——习惯面对困难。阿依帕尔是城市姑娘,父母都是干部,民主,开明,凡事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,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信的性格。15岁时,她离开新疆,在内地读了8年书。一切都靠自己打理,因此迅速成长。


大二那年,她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,站不起来,当时以为永远走不了路了,痛苦加绝望,让她领略了灰心丧气的滋味。因为手术,只得休学半年。康复的过程很艰难,但她挺过来了,又活蹦乱跳了,“那简直是一种重生的感觉。”经过了“毁灭性”的打击,阿依帕尔像沙漠的红柳,愈加坚韧,什么困难在她眼里“都不是事”。


但也正因为她的病,当初选择驻村时,一向支持她的母亲投了反对票,她第一次和母亲拌嘴,最终母亲妥协了,她知道女儿的个性,只能叮嘱:去可以,但要悠着干。可阿依帕尔从不把自己当病人,“我能跑能跳,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。”而且干活从不惜力,“第一书记就要带头。”


除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,她还大胆对村干部队伍进行改革,吸收年轻的大学生进村委会,“因为年轻人读过书,接触社会广,头脑更灵活,而这个村再不能原地踏步。”


她推行干部扁平化管理,落实包户制度和网格化“双联户”制度,对干部教方法、交任务、定职责、定考核……一句话:干部要做村民的“全科医生”。如此设岗定责,以点带面,村里各项工作细致入微,头头是道。驻村三年,阿依帕尔实施“党建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在村里建起了6个党支部、10个合作社,吸收了7位青年入党。


村里大学生干部向她讨教工作心得,阿依帕尔倾囊相授:首先你要有强大的内心,其次要多看多学,思维一定要活跃,不然就钝化了,还要有展望未来的能力,凡事要有预见性,对前景要抱有信心。


阿依帕尔为巴仁村勾勒了这样一幅蓝图:建一座鲜花盛开的村庄。巴仁村有种花的历史,家家都种玫瑰、月季。“如果把巴仁村打造成花卉种植基地,一定又漂亮又挣钱。这目标很实际,今年就准备干!”年轻的阿依帕尔信心满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