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一针一线绣出壮美人生

来源:中国妇女作者: 文/邵玮
巾帼风采 2021-04-21 15:24:09

采访蓝淋的时候,“壮美坊”壮绣手艺厂刚刚向南宁市政府提交了中国和老挝建交60周年国礼的方案。经过蓝淋一家人的讨论,确定以“吉祥有象”为主题,传统壮绣织锦打底、上面叠绣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白色大象,寓意中老两国关系睦邻友好、友谊长存。承接大型国礼绣品,已成为“壮美坊”的一项常态工作。


1.png

蓝淋 (右)壮族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蓝淋一家五代人齐心传承壮绣技艺,2020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


耐心专注,工匠精神传久远


蓝淋家族与壮绣的缘分颇深,蓝淋祖母的曾祖母是那一代最早接触壮绣技艺的手工艺人,到蓝淋兄妹已经是壮绣的第五代传承人。长久以来,一家人受到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影响,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“耐心专注”的家风,蓝家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践行着。


已过不惑之年的蓝淋至今仍然记得一件事,同为手工艺人的爸爸因为非常擅长制作舞龙,每年春节前都会帮助街道制作舞龙,龙头的制作过程相当繁琐,需要先用竹片扎好龙头的轮廓,再用当地特有的一种砂纸一层又一层地粘上去,需要粘七八层,每一层粘上去以后,要让太阳晒干,如果是阴天,得用炭炉烘干,才能继续下一个步骤。每次爸爸制作的时候,孩子们都会围上来看,但看着看着就没兴趣了。当时才六七岁的蓝淋问爸爸,“爸爸,这么多层,为什么不能把纸一起粘上去呢?这样好麻烦啊”,爸爸耐心解释,如果一起粘上去,那么在舞动龙头的时候,砂纸会全部掉下来。做事情要做就做好,即使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,也要打好基础,专注地做好每一个步骤。爸爸的话深深地烙印在蓝淋的心里,也成为她做事的第一准则。


刺绣是一项精细活,需要一针一线慢慢勾勒出来。一件刺绣的衣服,需要绣娘从早到晚坐在绣架前几个月才能完成。蓝淋正是秉承了爸爸的专注精神,耐得住寂寞,在绣架前飞针走线,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。正是日复一日的磨砺,她的技艺越来越精湛。


2.png


合力传承,让壮绣发扬光大


壮绣是壮族文化的瑰宝,已有上千年历史。作为壮绣的第五代传承人,蓝淋自小就看到色彩明艳、技艺精湛的壮绣作品,至今家中还保留着奶奶传下来的一块桌垫,小小的一方,细致地绣上了太阳纹和牡丹花,栩栩如生。每每看到这块桌垫,蓝淋都会想起儿时,一家人团坐在一起,讨论刺绣的图案和花色,奶奶和妈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,忘却了生活的艰辛。


对壮绣的感情早在日积月累间,融入了蓝淋的血液。县城里大多数年轻人离家打工,壮绣技艺一度濒临失传,这一幕幕场景让蓝淋非常痛心,“这么美的手艺,如果消失真的太可惜了。如果让绣娘们能用自己的手艺养家,技艺就能传承下去了”。1998年,在兄弟姐妹的鼓励和支持下,她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,和家人一起创办了“壮美坊”壮绣手艺厂,传承这门壮族“活化石”级的手艺。


“壮美坊”成立之初,蓝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。大多数人对于壮绣的误解、机器刺绣的大规模应用,使得手工刺绣的生路愈发狭窄,而传统壮绣本身有图案和颜色的劣势,成为阻拦蓝淋发展壮绣技艺的拦路虎。一两年下来,仓库里堆积了近万元的绣品无人问津。


为了化解这个难题,蓝淋召开家庭会议,让家人各抒己见。有着丰富设计经验的大哥蓝然认为,产品的设计眼光不能囿于马山县或是壮族,想要打开国内外市场,绣品的设计要更加考虑现代审美和实用性,降低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,创新纹样设计,让壮绣作品在整体家居中更加协调。在兄弟姐妹的帮助下,蓝淋准确定位客户群体,将产品细分为四大类:针对于收藏家和博物馆的收藏类绣品、涉及民族服饰和现代服饰的服饰类绣品、用于家居生活的家纺类用品以及面向年轻人的国潮产品。


四兄妹在“壮美坊”中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。大哥蓝然与四妹蓝茜都是设计专业出身,负责产品的设计及风格定位;二妹蓝淋负责壮绣技艺的传授;三妹蓝轲负责缝制技艺的传授与调整。


“壮美坊”让壮绣焕发出勃勃生机,并开始走上世界舞台。壮绣手工艺品先后成为中国—东盟博览会南宁指定礼品和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嘉宾纪念品。2011年,德中文化交流年,80幅“壮美坊”壮绣作为中国最美民族手工艺品在德国国家博物馆展出。2018年,蓝淋家庭通过投标,作品“扬帆起航”成为广西60年大庆的徽标。随着“壮美坊”的蓬勃发展,越来越多的壮绣产品走出国门,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底蕴。


不忘初心,带领绣娘奔小康


二十多年过去了,蓝淋始终没有忘记创办“壮美坊”的初心。在“壮美坊”有一条特殊的工资支付制度,绣娘将完成的绣品交到“壮美坊”,蓝淋就会立即给绣娘结清工资,即在产品还未售出的情况下,就让绣娘领到全部工资,而且,如果绣娘家急需用钱,只要说明情况,就可以预支工资。这样人性化的制度给经营带来很大难度,因为材料费、人工费、场地费等一系列费用的总和,对于“壮美坊”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。但无论资金周转多么困难,蓝淋都会按制度给绣娘们结清工资。“即使是借钱,我们都不会拖欠绣娘的工资。很多绣娘是一边照看孩子,一边做绣活,特别不容易,宁可我们家生活难一些,都不能让她们为难”。蓝淋的话虽然朴实,却掷地有声。


在“壮美坊”的经营中,蓝淋不仅负责帮助绣娘售卖绣品,更重要的是教授绣娘们绣艺。由于大多数绣娘都需要操持家务、照顾家人,能抽出的学习时间不固定,所以蓝淋的教课也是随叫随到。


从“壮美坊”创立,已有2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免费的壮绣培训,部分成为了“壮美坊”的绣娘。她们不离开家乡就能就业,既没有缺席孩子的成长和老人的赡养,又增加了家庭收入。有一位姓黄的妈妈,原本打算在女儿读小学的时候就出门打工,被蓝淋劝了下来,通过在“壮美坊”接受培训、承接绣活维持了家里的生计,而女儿也在妈妈的陪伴下,考入了理想的高校。更奇妙的是,在壮绣艺术熏陶下,很有灵性的女儿从小就领悟了艺术的魅力,读大学时选择了美术专业,后来在当地做了一名小学美术老师,向更多的孩子传授壮绣,播撒美的种子。


蓝淋家庭是一个融合了壮、汉、瑶、布依四个民族的大家庭,大嫂是汉族、丈夫是布依族、妹夫是瑶族,因为对壮绣的热爱,一家人的心系得紧紧的,家人之间知识互补与技艺交融,使壮绣有了更好的传承发展。2017年当选“全国最美家庭”,2020年当选“全国文明家庭”,蓝淋说弘扬优良家风、传播壮绣传统文化,是她和家人不懈奋斗的使命。


壮族刺绣 非遗 传承人
关键字查询